我们编了一本web3教科书,不要犹豫,赶紧学起来 -pa旗舰厅官网
文 | 园长 世昕
编 | 石灿
来源:
原标题:《我们编了一本web3教科书》
最近一段时间,“web3”这个名字,正在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web2.0”的概念人们普遍熟悉刚刚十年左右,web1.0也没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一代互联网这么快就要到来了吗?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是的,web3时代已经到来了。“互联网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这是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在一篇期刊文章中的判断。不论庙堂还是江湖,一个共识正在形成:
web3很重要,很有必要去了解、研究web3。
而在人们阅读web3有关的资料时,“dao”“nft”“defi”“yuga labs”......一大串英文字符不断跃入大脑。了解过这些名词之后,人们对web3的疑问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疑惑了。这种感觉,有点像上一次听说元宇宙和上上次听说区块链,明明看得懂每一个字,连在一起却不知道在讲什么。更神奇的是,这次听不懂的名词,还和web3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这些“新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将对你的数字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想要彻底搞懂web3,刺猬公社认为,这非得编出一本web3教科书才行。
web3和他的朋友们
这本web3“教科书”是从名词解释开始的。首先,什么是web3呢?
如果说web1.0是“只读”的互联网,web2.0是“读 写”的互联网,那么web3就是“读 写 拥有”的互联网。
这是一个对于“什么是web3”的经典定义。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确实如此——web1.0时代,用户往往只能读:浏览门户网站、阅读信息论坛等等,这是一个“只读”的互联网;web2.0时代,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以ugc的形式生产内容,比如在视频网站上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图文动态,等等。
到了web3,情况发生了变化:借助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对其内容、数据和资产拥有完全所有权。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真正的web3时代远未到来,但几个已经有具体场景落地的web3技术,正在加速改变人们的网络生活方式。
首先是nft。在刺猬公社2021年的文章《》中,对nft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它是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的简称,基于以太坊区块链进行交易。nft代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唯一性,“非同质化”,每一块nft都独一无二,不可互换,人们可以将特殊资产绑定在nft上,其可以让许多物品成为一种数字化抽象物,变成所有者的“数字资产”。
不论是一双鞋,还是一幅画,都可以变成nft。

无聊猿在中国——李宁与无聊猿的联名 图源:李宁官方微博
很多人都看见过一只只画风相似但细节迥然不同的猴子:无聊猿。无聊猿是yuga labs发行的nft项目,通过随机程序生成了一万只神态各异的猿猴,稀有度也各不相同。周杰伦、林俊杰等明星都曾收藏过无聊猿nft,堪称目前为止最出圈的nft项目。在国外,nft交易的火热已经催生了专门的大型交易平台,比如opensea。
web3能改变网络生活的经济形态,自然也能去影响和催生新的组织模式。web3的另一个落地应用是dao。它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和nft一样,dao同样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相对于中心化的组织,比如公司,dao没有董事会,成员共同拥有权益和资产,在公开的规则下进行投票、根据群体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2021年7月,美国的怀俄明州通过立法,认定了dao和有限责任公司相同的法律地位。这种新的组织形态,可以被看做web3的一个“伟大创造”。尽管目前dao仍然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但由此不难看出,web3的前景有多么远大。
在金融、游戏、音乐等领域,web3同样有了具体的落地案例。
比如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简称,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指那些建立在区块链上的金融软件;在游戏领域,stepn、axie infinity等通过“买nft运动鞋 跑步”赚钱的游戏,已经在东南亚等国家制造了不少财富神话,这种趋势,也被称作“gamefi”;在音乐圈,已经有不少欧美音乐人靠着用nft发行数字专辑的形式,赚到了远超其粉丝基数的超额财富。
而推动web3向前发展的,一方面是飞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另一方面则是资本的力量。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是a16z,中文名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这家来自硅谷的风投,一向被认为是web3浪潮中的先锋力量,上文提到的无聊猿公司yuga labs和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就是由a16z投资的。
以上就是刺猬公社总结的“web3”必读。在融汇贯通了这些名词之后,再看web3相关的资料,你将产生新的理解。
谁发明了web3?
要更深入地理解web3,要从它的历程中寻找答案。
从web1.0到web3,互联网的每次整体升级迭代,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更何况是根植于区块链,连接着元宇宙的web3,还关乎“去中心化”“个体自治”等关于互联网美好的畅想,在支持者眼中,它更像是一把开启人类新纪元的钥匙。
虽然近两年才刚刚兴起,但web3的概念几乎是与互联网共生的。
1998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就第一次提出了web3。但那时没有区块链,也没有元宇宙的概念,当时,蒂姆·伯纳斯所提出的web3与当下的web3概念并不相同,其指的是“语义网”或“全球大脑”,那是一种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形态,语义网不仅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还能理解文本间的逻辑关系,达到人与电脑间的无障碍沟通。
在蒂姆·伯纳斯·李的畅想里,web3将是一场互联网的革命性进步,它能将人类从互联网的信息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无处不在,真正让互联网成为解放人类生产力的强大工具。
24年后的今天,互联网确实几乎“无处不在”,但蒂姆·伯纳斯设想中的语义网仍然距离现实很远。除了人工智能技术外,以“理解语义”的目的来看,想要实现语义网就必须拥有统一完善的数据标准与强大无比的数据库,而我们所处的web2.0时代是“壁垒重重”的,平台和平台之间经常互不联通,资本与技术、政策与制度等“中心化”的存在,人为挖掘了web2.0时代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web2.0时代,互联网巨头们的崛起创造了新的商业神话,也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但在可读可写的网络时代里,用户们所创造的内容权属、经济效益却始终缺乏“保障”,能否发布内容、发布何种内容、内容效益归属,甚至账号本身的所有权,都不在用户手里。
web3的诞生,正好可以解决web2.0时代的众多“痛点”: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通互不相同的互联网平台,并且为创作者“确权”,打造一种对创作者与个体用户更友好,真正“赋权”到每个人身上的网络。
因此,想要理解web3,还是要回到区块链上来。
2008年,神秘的中本聪发表了《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概念,并在两个月后将其付诸实践。伴随比特币、以太坊、挖矿的火热,这种以“去中心化结构”为核心特征的数据结构开始被全世界熟知。
2014年,以太坊和polkadot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提出了web3概念,他第一次将区块链技术与web3进行了结合,提出web3将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在线生态系统,“去中心化”开始成为web3的最大特征之一。
8年后,gavin wood在采访中再次表明了他对web3的定义,“少一点信任(trust),多一点真实(truth)”,在他眼中,web3将减少用户对互联网中心化组织“信任”而导致的“赋权于人”,真正利用“真实”的技术解决“垄断”问题。
2021年,全球数字加密货币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牛市”,nft、元宇宙等概念日趋火热,web3概念也迎来极高的关注度:资本在疯狂涌入,2021年,以a16z为代表的诸多风投机构开始在web3领域“豪掷千金”,web3项目吸引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以推特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研发web3项目;诸多币圈大佬也开始下场“布道”,进一步推动了web3在区块链企业、投资者、关注者中的流行。
2021年年末的两次“大事件”,更是让web3彻底在全球“出圈”。
首先是202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召开的关于加密货币产业的听证会上,加密矿企bitfury的ceo brian brook一段关于web3的科普走红全网。回头看来,他只是讲述了对于什么是web3定义的“经典论述”——web1.0只读,web2.0是读 写,web3能做到读 写 拥有。

同样在这场听证会上,众议员patrick mchenry提出,要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管政策:
“确保web3革命发生在美国。”
十几天后,推特前ceo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发文质疑web3,随即与a16z合伙人、“web3布道者”之一的克里斯·狄克森(chris dixon)展开论战,而马斯克对于web3的阴阳怪气则将讨论推向高潮。
时间来到2022年,国内外,web3的火仍烧得如火如荼,投资机构加紧布局、web3项目如雨后春笋,仿佛人类就要大踏步迈入互联网的新时代,在web3支持者们的眼中,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在资本的厮杀中徐徐展开。
web3迷思:革命还是泡沫?
尊重“用户主权”而非“平台霸权”,重视无界分享而非垄断割裂,web3内核中的种种精神特质,似乎与互联网田园时代的极客精神不谋而合。而web3在改变世界的时候,到底有没有遵从其“初心”呢?
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向目前在全球火热的几款“web3应用”。
stepn作为2022年web3领域的明星应用已经在全球刮起一阵新风,这是一款基于公共区块链平台solana链的“move to earn(边走边赚)”游戏,只要在app里购买跑鞋nft,用户就可以通过跑步赚取加密货币,同时根据不同的跑鞋种类、等级、搭配,用户还能拥有不同的收入。
以环保、减少碳排放为理念,stepn“跑步就能赚钱”的模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而超高的回报率则让更多人成为了这款游戏的高度参与者,购买一双最便宜的价值为7000人民币的“跑鞋”,仅需30到45天的“奔跑”,用户就能够回本,接下来就是“净赚”。根据媒体报道,甚至一些早期玩家一天就能赚到1000美金。
截至2022年4月,stepn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万用户,也就是说,全球有超过一百万人在跑步中赚钱,stepn的治理代币gmt更是持续暴涨,自3月9日上线以来,从开始的0.01美元涨至接近4美元,被称为2022年币圈最让投资者惊叹的项目,stepn也被誉为web3领域现象级产品。
在整个web3领域里,类似的gamefi产品还有很多,用户在玩游戏中赚取加密货币从而取得利益,已经成为web3领域最新潮的玩法。
同时nft的火热也是web3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twitter允许用户将拥有的nft设为头像,此时,头像框由圆形变为六边形。
2022年5月20日,据dapprader最新数据显示,nft市场opensea总交易额已突破300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的交易者已经超过168万,除了村上隆、埃米纳姆等艺术家、名人外,无数新生代加密艺术家、创作者通过nft实现了财富自由,或是引领了网络潮流。在web3的愿景下,创作者经济似乎真正得以实现,nft也开始被应用于更多资产领域。
借助阿里的“蚂蚁链”和腾讯的“至信链”,两家国内互联网大厂分别推出了“鲸探”和“幻核”两款nft发行平台,还有不少互联网大厂借助阿里和腾讯的技术,搭建了nft数字藏品的发行渠道。比如,小红书就借助腾讯至信链,为nft艺术家售卖艺术品提供渠道。不过,国内只能进行nft产品的一手购买,暂时还没有opensea这样的二级市场。
web3的火热不仅体现在线上虚拟世界里,在真实世界中,大批科技界人才辞去大厂工作,涌向web3企业的案例正发生着。
然而web3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争议。正如同币圈一直面临的“泡沫”质疑一样,反对者们认为,当前不少web3项目是投资机构及创业公司为吸引资金的炒作营销,缺乏实际意义,他们将整个web3玩得越来越像资金盘,仿佛一个精心筹划的“割韭菜”骗局。
而用虚高的价值与金融杠杆创造出的“泡沫”,终会迎来破裂。
2022年5月币圈的大震荡更是让这种想法进一步蔓延开来。5月12日,曾经被誉为“币圈茅台”的luna币狂跌99%,在资本围猎与债务危机之下,无数ust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与此同时,比特币等多个加密货币都迎来暴跌,整个币圈阴云密布。
面对luna币的灾难,许多加密kol都表示出了担忧,在他们看来,luna币带来的金融灾难不仅让整个加密货币领域进一步面临监管难题,更打击了公众对于加密行业的信心。
2022年5月20日,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eth上海会议上表示,以太坊生态现在过于专注defi等金融应用,其风险过高,需要开发更多其他领域的应用。
同时,更多的争议直指web3本身,即对于“去中心化愿景能否实现”的大讨论。
许多web3反对者认为,“去中心化”本身就不应该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在web3布道者们看来,去中心化代表着互联网天平向个体用户与创作者的倾斜,但在缺乏中心平台与监管机构的情况下,绝对的自由主义是否会带来更混乱的网络环境、拥有更强算力的个人或机构是否会在dao组织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去中心化”是否会形成新的中心,一直是待解难题。
与此同时,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让web3的“确权”功能难以发挥其效力,以标榜“安全属性”为核心优势的nft产业为例,藏品被盗、“冒牌货”“假货”层出不穷、交易平台屡受攻击,诸多类似消息之下,用户在web3的“拥有”难以得到保障。
而更多讨论则关于推动web3发展的企业与投资机构上。
回看推特前ceo杰克·多尔西开启的那场web3大论战,多尔西最尖锐的观点即是“用户实际上并不拥有web3,web3的实际拥有者是风投机构及其合伙人,归根结底web3将成为一个带有不同标签的中心化实体。”
这正是不少web3反对者的担忧,在他们看来,目前整个web3产业里,风投机构及产业精英们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在高门槛之下,他们通过炒作及营销下不断的吸引入局者与资金,并赚的盆满钵满,而他们建立起所谓的web3应用们也难逃中心化的命运。比如在很多人眼中,opensea已经是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而它正在建立起对于全球加密艺术品的垄断。
这是一个极度悲观的观点:打破web2.0时代巨头中心化垄断的,只不过是新的垄断建立者;而所谓的web3革命,只不过科技新贵们的跑马圈地。去中心化的美梦,终将迎来破碎。
在刺猬公社看来,从区块链技术被发明的那一天起,web3时代就不可阻挡地到来了。目前web3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落后”——相对于web3的宏大愿景来说,当前的技术确实有些落后了,比如支付速度等等;一方面是“监管缺失”,但监管相对于产业的滞后性是必然的,就像立法部门不可能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推出惩罚危险驾驶的法律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者势必得到解决。在目前看来,监管层面正在日益完善,在我国的nft交易领域,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规定。例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起倡议,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国家文物局也做出规定,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等等。
“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证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发表文章表示。当web3时代加速到来,从我们每个人抓起,现在学好web3、将来用好web3,还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章
[1] 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中国金融》2022年第6期 作者:姚前
[2] 再聊聊元宇宙和 web3 刘飞
[3] 脱离了web3的元宇宙,只是一场空?硅兔赛跑
[4] 我做 web3 侦探这几年:见证一个个「去中心化美梦」的破灭 极客公园
[5] 我在nft游戏里灵活就业 远川研究所
[6] 投资30万、囤鞋70双,我可能被web3“走赚游戏”套路了 深燃
[7] 互联网还会变好吗?极客精神与 web3 晚点latepost
[8]「web3之父」回答:web3究竟是什么?新智元
[9] 关于web3,马斯克等硅谷大佬都在推特上吵疯了 鞭牛士
[10] stepn是旁氏,但它的外部性价值可以消泡沫…吗?链茶馆
文 | 园长 世昕
编 | 石灿
来源:
原标题:《我们编了一本web3教科书》
最近一段时间,“web3”这个名字,正在被人们越来越多地提起。“web2.0”的概念人们普遍熟悉刚刚十年左右,web1.0也没完全退出历史舞台,新的一代互联网这么快就要到来了吗?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的回答:是的,web3时代已经到来了。“互联网经过30年的发展,如今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这是中国证监会有关人士在一篇期刊文章中的判断。不论庙堂还是江湖,一个共识正在形成:
web3很重要,很有必要去了解、研究web3。
而在人们阅读web3有关的资料时,“dao”“nft”“defi”“yuga labs”......一大串英文字符不断跃入大脑。了解过这些名词之后,人们对web3的疑问非但没有减轻,反而更加疑惑了。这种感觉,有点像上一次听说元宇宙和上上次听说区块链,明明看得懂每一个字,连在一起却不知道在讲什么。更神奇的是,这次听不懂的名词,还和web3有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
这些“新东西”到底是什么意思?又将对你的数字生活产生什么影响?想要彻底搞懂web3,刺猬公社认为,这非得编出一本web3教科书才行。
web3和他的朋友们
这本web3“教科书”是从名词解释开始的。首先,什么是web3呢?
如果说web1.0是“只读”的互联网,web2.0是“读 写”的互联网,那么web3就是“读 写 拥有”的互联网。
这是一个对于“什么是web3”的经典定义。从内容生产的角度看,确实如此——web1.0时代,用户往往只能读:浏览门户网站、阅读信息论坛等等,这是一个“只读”的互联网;web2.0时代,用户可以在平台上以ugc的形式生产内容,比如在视频网站上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图文动态,等等。
到了web3,情况发生了变化:借助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对其内容、数据和资产拥有完全所有权。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真正的web3时代远未到来,但几个已经有具体场景落地的web3技术,正在加速改变人们的网络生活方式。
首先是nft。在刺猬公社2021年的文章《》中,对nft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它是非同质化代币(non-fungible token)的简称,基于以太坊区块链进行交易。nft代币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唯一性,“非同质化”,每一块nft都独一无二,不可互换,人们可以将特殊资产绑定在nft上,其可以让许多物品成为一种数字化抽象物,变成所有者的“数字资产”。
不论是一双鞋,还是一幅画,都可以变成nft。

无聊猿在中国——李宁与无聊猿的联名 图源:李宁官方微博
很多人都看见过一只只画风相似但细节迥然不同的猴子:无聊猿。无聊猿是yuga labs发行的nft项目,通过随机程序生成了一万只神态各异的猿猴,稀有度也各不相同。周杰伦、林俊杰等明星都曾收藏过无聊猿nft,堪称目前为止最出圈的nft项目。在国外,nft交易的火热已经催生了专门的大型交易平台,比如opensea。
web3能改变网络生活的经济形态,自然也能去影响和催生新的组织模式。web3的另一个落地应用是dao。它的全称是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即去中心化自治组织。
和nft一样,dao同样是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的。相对于中心化的组织,比如公司,dao没有董事会,成员共同拥有权益和资产,在公开的规则下进行投票、根据群体的意见进行民主决策。
2021年7月,美国的怀俄明州通过立法,认定了dao和有限责任公司相同的法律地位。这种新的组织形态,可以被看做web3的一个“伟大创造”。尽管目前dao仍然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但由此不难看出,web3的前景有多么远大。
在金融、游戏、音乐等领域,web3同样有了具体的落地案例。
比如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的简称,也就是去中心化金融,指那些建立在区块链上的金融软件;在游戏领域,stepn、axie infinity等通过“买nft运动鞋 跑步”赚钱的游戏,已经在东南亚等国家制造了不少财富神话,这种趋势,也被称作“gamefi”;在音乐圈,已经有不少欧美音乐人靠着用nft发行数字专辑的形式,赚到了远超其粉丝基数的超额财富。
而推动web3向前发展的,一方面是飞速发展的区块链技术,另一方面则是资本的力量。一个经常出现的名字是a16z,中文名安德森•霍洛维茨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这家来自硅谷的风投,一向被认为是web3浪潮中的先锋力量,上文提到的无聊猿公司yuga labs和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就是由a16z投资的。
以上就是刺猬公社总结的“web3”必读。在融汇贯通了这些名词之后,再看web3相关的资料,你将产生新的理解。
谁发明了web3?
要更深入地理解web3,要从它的历程中寻找答案。
从web1.0到web3,互联网的每次整体升级迭代,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前所未有的改变。更何况是根植于区块链,连接着元宇宙的web3,还关乎“去中心化”“个体自治”等关于互联网美好的畅想,在支持者眼中,它更像是一把开启人类新纪元的钥匙。
虽然近两年才刚刚兴起,但web3的概念几乎是与互联网共生的。
1998年,“万维网之父”蒂姆·伯纳斯·李就第一次提出了web3。但那时没有区块链,也没有元宇宙的概念,当时,蒂姆·伯纳斯所提出的web3与当下的web3概念并不相同,其指的是“语义网”或“全球大脑”,那是一种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网络形态,语义网不仅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还能理解文本间的逻辑关系,达到人与电脑间的无障碍沟通。
在蒂姆·伯纳斯·李的畅想里,web3将是一场互联网的革命性进步,它能将人类从互联网的信息劳动中解放出来,同时它无处不在,真正让互联网成为解放人类生产力的强大工具。
24年后的今天,互联网确实几乎“无处不在”,但蒂姆·伯纳斯设想中的语义网仍然距离现实很远。除了人工智能技术外,以“理解语义”的目的来看,想要实现语义网就必须拥有统一完善的数据标准与强大无比的数据库,而我们所处的web2.0时代是“壁垒重重”的,平台和平台之间经常互不联通,资本与技术、政策与制度等“中心化”的存在,人为挖掘了web2.0时代难以逾越的鸿沟。
在web2.0时代,互联网巨头们的崛起创造了新的商业神话,也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但在可读可写的网络时代里,用户们所创造的内容权属、经济效益却始终缺乏“保障”,能否发布内容、发布何种内容、内容效益归属,甚至账号本身的所有权,都不在用户手里。
web3的诞生,正好可以解决web2.0时代的众多“痛点”:借助区块链技术,打通互不相同的互联网平台,并且为创作者“确权”,打造一种对创作者与个体用户更友好,真正“赋权”到每个人身上的网络。
因此,想要理解web3,还是要回到区块链上来。
2008年,神秘的中本聪发表了《 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概念,并在两个月后将其付诸实践。伴随比特币、以太坊、挖矿的火热,这种以“去中心化结构”为核心特征的数据结构开始被全世界熟知。
2014年,以太坊和polkadot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提出了web3概念,他第一次将区块链技术与web3进行了结合,提出web3将是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在线生态系统,“去中心化”开始成为web3的最大特征之一。
8年后,gavin wood在采访中再次表明了他对web3的定义,“少一点信任(trust),多一点真实(truth)”,在他眼中,web3将减少用户对互联网中心化组织“信任”而导致的“赋权于人”,真正利用“真实”的技术解决“垄断”问题。
2021年,全球数字加密货币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牛市”,nft、元宇宙等概念日趋火热,web3概念也迎来极高的关注度:资本在疯狂涌入,2021年,以a16z为代表的诸多风投机构开始在web3领域“豪掷千金”,web3项目吸引了上百亿美元的投资;以推特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研发web3项目;诸多币圈大佬也开始下场“布道”,进一步推动了web3在区块链企业、投资者、关注者中的流行。
2021年年末的两次“大事件”,更是让web3彻底在全球“出圈”。
首先是2021年12月8日美国国会召开的关于加密货币产业的听证会上,加密矿企bitfury的ceo brian brook一段关于web3的科普走红全网。回头看来,他只是讲述了对于什么是web3定义的“经典论述”——web1.0只读,web2.0是读 写,web3能做到读 写 拥有。

同样在这场听证会上,众议员patrick mchenry提出,要研究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监管政策:
“确保web3革命发生在美国。”
十几天后,推特前ceo杰克·多尔西(jack dorsey)发文质疑web3,随即与a16z合伙人、“web3布道者”之一的克里斯·狄克森(chris dixon)展开论战,而马斯克对于web3的阴阳怪气则将讨论推向高潮。
时间来到2022年,国内外,web3的火仍烧得如火如荼,投资机构加紧布局、web3项目如雨后春笋,仿佛人类就要大踏步迈入互联网的新时代,在web3支持者们的眼中,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在资本的厮杀中徐徐展开。
web3迷思:革命还是泡沫?
尊重“用户主权”而非“平台霸权”,重视无界分享而非垄断割裂,web3内核中的种种精神特质,似乎与互联网田园时代的极客精神不谋而合。而web3在改变世界的时候,到底有没有遵从其“初心”呢?
我们可以将目光转向目前在全球火热的几款“web3应用”。
stepn作为2022年web3领域的明星应用已经在全球刮起一阵新风,这是一款基于公共区块链平台solana链的“move to earn(边走边赚)”游戏,只要在app里购买跑鞋nft,用户就可以通过跑步赚取加密货币,同时根据不同的跑鞋种类、等级、搭配,用户还能拥有不同的收入。
以环保、减少碳排放为理念,stepn“跑步就能赚钱”的模式迅速吸引了一大批用户,而超高的回报率则让更多人成为了这款游戏的高度参与者,购买一双最便宜的价值为7000人民币的“跑鞋”,仅需30到45天的“奔跑”,用户就能够回本,接下来就是“净赚”。根据媒体报道,甚至一些早期玩家一天就能赚到1000美金。
截至2022年4月,stepn已经在全球拥有超过100万用户,也就是说,全球有超过一百万人在跑步中赚钱,stepn的治理代币gmt更是持续暴涨,自3月9日上线以来,从开始的0.01美元涨至接近4美元,被称为2022年币圈最让投资者惊叹的项目,stepn也被誉为web3领域现象级产品。
在整个web3领域里,类似的gamefi产品还有很多,用户在玩游戏中赚取加密货币从而取得利益,已经成为web3领域最新潮的玩法。
同时nft的火热也是web3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twitter允许用户将拥有的nft设为头像,此时,头像框由圆形变为六边形。
2022年5月20日,据dapprader最新数据显示,nft市场opensea总交易额已突破300亿美元,作为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opensea上的交易者已经超过168万,除了村上隆、埃米纳姆等艺术家、名人外,无数新生代加密艺术家、创作者通过nft实现了财富自由,或是引领了网络潮流。在web3的愿景下,创作者经济似乎真正得以实现,nft也开始被应用于更多资产领域。
借助阿里的“蚂蚁链”和腾讯的“至信链”,两家国内互联网大厂分别推出了“鲸探”和“幻核”两款nft发行平台,还有不少互联网大厂借助阿里和腾讯的技术,搭建了nft数字藏品的发行渠道。比如,小红书就借助腾讯至信链,为nft艺术家售卖艺术品提供渠道。不过,国内只能进行nft产品的一手购买,暂时还没有opensea这样的二级市场。
web3的火热不仅体现在线上虚拟世界里,在真实世界中,大批科技界人才辞去大厂工作,涌向web3企业的案例正发生着。
然而web3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争议。正如同币圈一直面临的“泡沫”质疑一样,反对者们认为,当前不少web3项目是投资机构及创业公司为吸引资金的炒作营销,缺乏实际意义,他们将整个web3玩得越来越像资金盘,仿佛一个精心筹划的“割韭菜”骗局。
而用虚高的价值与金融杠杆创造出的“泡沫”,终会迎来破裂。
2022年5月币圈的大震荡更是让这种想法进一步蔓延开来。5月12日,曾经被誉为“币圈茅台”的luna币狂跌99%,在资本围猎与债务危机之下,无数ust投资者几乎血本无归。与此同时,比特币等多个加密货币都迎来暴跌,整个币圈阴云密布。
面对luna币的灾难,许多加密kol都表示出了担忧,在他们看来,luna币带来的金融灾难不仅让整个加密货币领域进一步面临监管难题,更打击了公众对于加密行业的信心。
2022年5月20日,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在eth上海会议上表示,以太坊生态现在过于专注defi等金融应用,其风险过高,需要开发更多其他领域的应用。
同时,更多的争议直指web3本身,即对于“去中心化愿景能否实现”的大讨论。
许多web3反对者认为,“去中心化”本身就不应该是互联网发展的下一个目标,在web3布道者们看来,去中心化代表着互联网天平向个体用户与创作者的倾斜,但在缺乏中心平台与监管机构的情况下,绝对的自由主义是否会带来更混乱的网络环境、拥有更强算力的个人或机构是否会在dao组织中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去中心化”是否会形成新的中心,一直是待解难题。
与此同时,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局限性让web3的“确权”功能难以发挥其效力,以标榜“安全属性”为核心优势的nft产业为例,藏品被盗、“冒牌货”“假货”层出不穷、交易平台屡受攻击,诸多类似消息之下,用户在web3的“拥有”难以得到保障。
而更多讨论则关于推动web3发展的企业与投资机构上。
回看推特前ceo杰克·多尔西开启的那场web3大论战,多尔西最尖锐的观点即是“用户实际上并不拥有web3,web3的实际拥有者是风投机构及其合伙人,归根结底web3将成为一个带有不同标签的中心化实体。”
这正是不少web3反对者的担忧,在他们看来,目前整个web3产业里,风投机构及产业精英们掌握着更大的话语权,在高门槛之下,他们通过炒作及营销下不断的吸引入局者与资金,并赚的盆满钵满,而他们建立起所谓的web3应用们也难逃中心化的命运。比如在很多人眼中,opensea已经是全球最大的nft交易平台,而它正在建立起对于全球加密艺术品的垄断。
这是一个极度悲观的观点:打破web2.0时代巨头中心化垄断的,只不过是新的垄断建立者;而所谓的web3革命,只不过科技新贵们的跑马圈地。去中心化的美梦,终将迎来破碎。
在刺猬公社看来,从区块链技术被发明的那一天起,web3时代就不可阻挡地到来了。目前web3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落后”——相对于web3的宏大愿景来说,当前的技术确实有些落后了,比如支付速度等等;一方面是“监管缺失”,但监管相对于产业的滞后性是必然的,就像立法部门不可能伴随着汽车的发明而推出惩罚危险驾驶的法律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者势必得到解决。在目前看来,监管层面正在日益完善,在我国的nft交易领域,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规定。例如,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发起倡议,防范nft相关金融风险,坚决遏制nft金融化证券化倾向;国家文物局也做出规定,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等等。
“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证监会相关工作人员发表文章表示。当web3时代加速到来,从我们每个人抓起,现在学好web3、将来用好web3,还是很有意义的。
参考文章
[1] 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中国金融》2022年第6期 作者:姚前
[2] 再聊聊元宇宙和 web3 刘飞
[3] 脱离了web3的元宇宙,只是一场空?硅兔赛跑
[4] 我做 web3 侦探这几年:见证一个个「去中心化美梦」的破灭 极客公园
[5] 我在nft游戏里灵活就业 远川研究所
[6] 投资30万、囤鞋70双,我可能被web3“走赚游戏”套路了 深燃
[7] 互联网还会变好吗?极客精神与 web3 晚点latepost
[8]「web3之父」回答:web3究竟是什么?新智元
[9] 关于web3,马斯克等硅谷大佬都在推特上吵疯了 鞭牛士
[10] stepn是旁氏,但它的外部性价值可以消泡沫…吗?链茶馆
本文链接: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